崇州曾为古蜀国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中心,是蜀王杜宇的建都之地。从常璩《华阳国志》“朱堤梁氏女利游江原”这一记载可知,当时的崇阳(古称江原)还是吸引众多游人的胜地。至唐宋时遂形成著名的“蜀州八景”,又称“江原八景”、“唐安八景”、“州治八景”、“崇庆八景”,旧州、县志皆有记载,仅录载的吟咏州“八景”的诗,就达近百首。但真正口耳相授、流传至今的还是清代文人晏补之的诗: 惟爱西湖夜月圆,前村牧笛响悠然。
西湖夜月惟爱西湖夜月圆,万年灯火影相连。
明末清初时尚称“东湖夜月”。清康熙《崇庆州志》记载:“东湖夜月,治左。”其方位大致在今正东街幼儿园以东一带。乾隆州志记述:“东湖,《通志》在州东南,旁有亭馆,为州景胜外,今废。”光绪州志所载“东湖夜月”图展示:水面广阔,湖光潋滟,皓月中天,与水中圆月交相辉映;湖畔绿树芳草,东南角有一供游人观景的亭馆。与乾隆州志记载完全相符。南宋大诗人陆游任蜀州通判时,曾写下《夏日湖上》诗: 乌帽筇枝散客愁,不妨胥吏杂沙鸥。
大约从清初开始,由于湖水干涸,湖面逐渐缩小,在乾隆州志绘制的“州城八景图”中,此处已是一片农田。所以,清代乾隆《崇庆州志》记述和绘图标示的“八景”,便以地处州城西北隅的“西湖夜月”取代了地处州城东南角的“东湖夜月”。由此可知光绪州志绘制的“东湖夜月”早已由“西湖夜月”取代。乾隆州志引述《吴船录》说:“蜀州郡囿西湖,极广,芦花正盛,呼湖船泛之,系缆修竹古木间,景物甚舒,为西川胜处(今仅存湖)。”民国时期曾辟为“西湖公园”,十多年前还有湖面数十亩,被人们俗称为“西湖塘”,为县食品公司养鱼和种植水生饮料之处。次后又在此修建县游泳池。随着城北体育中心的建成,此处遂改建成为新兴的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。
前村牧笛前村牧笛响悠然,吹破斜阳四野烟。
康熙《崇庆州志》记载:“前村牧笛,治南五里。”大致指州城西南郊外,紧邻西河的一片田野。光绪州志“前村牧笛”图:绿树碧野,芳草萋萋,竹篱茅舍,炊烟袅袅;鸡鸣犬吠,燕雀低飞。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上,牧归的儿童骑坐牛背,短笛横吹,悠然自得……这如诗如画的美丽田园风光,当然应是城郊一景!此处今为蜀南小区,已成为拥有成片现代建筑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小区。
市桥官柳市桥官柳依依绿,拆赠征人行踯躅。
康熙《崇庆州志》记载:“市桥官柳,治南五里。”乾隆州志记载:“市桥柳,在南门外,叶垂如马尾,为州八景之一”。大诗人杜甫客居成都时写下的《西郊》诗中有“市桥官橹细”的诗句,陆游《剑南集》称“唐安有三千官柳,四十琵琶”,留下了“归心日夜逆江流,官柳三千忆蜀州”的著名诗句。
东阁红梅东阁红梅朵朵鲜,传春破腊几多年。
原本“高阁红梅”。清康熙《崇庆州志》记载:“高阁红梅,治左。”又载:“东阁,治左。杜甫诗‘东阁官梅动诗兴,还如何逊在扬州’。”可知“东阁”即“高阁”,乾隆州志因已用“西湖夜月”取代了“东湖夜月”,故将“高阁”改称“东阁”,否则,两个“东”字便重复了。清嘉庆《崇庆州志》记述:“东阁,在州署内迤东,前牧吴昌荫建,阁前红梅、古楠各一株,盖千岁物也。唐杜甫与裴迪唱和东亭即此。”由此可知,“东阁”又称“东亭”,具体位置在州署内左后侧,系州官居住应酬宴客之所,因此,“东阁红梅”又称“东阁官梅”。其旧址今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区。裴迪,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,关中(今陕西省)人,晚年入蜀作幕僚,与杜甫多有唱和。任蜀州刺史时,曾请杜甫作客蜀州,东亭是二人吟诗唱和之处。裴迪后来寄一首题为《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》的诗给杜甫,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,杜甫深受感动,便写了《和裴迪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》一诗作答: 东阁官梅动诗兴,还如何逊在扬州。
天目晓钟天目晓钟声八百,水流山峙终难隔。
康熙《崇庆州志》记载:“天目晓钟,治北。”天目指天目寺,原址在今市委院内。寺内悬一古钟,每天清晨敲击,声若雷鸣,隔山隔水,八百里外皆可声闻,由此成为蜀州一景。
西江晚渡西江晚渡客三千,夺利争名隔着鞭。
康熙《崇庆州志》:“西江晚渡,治西五里。是”西江特指文井江绕城西一段,原渡口在今西江桥附近的文井江与古驿道交汇处。此处靠朱氏街河岩至河心岛,原有一座石质拱桥共十一洞,宽二丈余,曾被誉为“川西第一桥”。河心岛至城区一侧河岸无桥,全靠渡船摆渡。当年 水运昌盛,下运的油、麻、菸,上运的丝、棉、盐,多集散于此水陆码头。从晏补之“西江晚渡客三千”这首咏崇庆州八景诗的描绘中,我们不难想象当年古渡码头傍晚时人来客往的一片繁忙景象。
岷山晴雪岷山晴雪无今古,烟雨楼台成玉宇。
州西北部之六顶、令牌山、大坪山等属岷山山脉,山顶终年积雪,毛泽东主席有“更喜岷山千里雪”的著名诗句。天晴西望,山峦如银,巍峨壮观,成为州治一景。
白塔斜阳白塔斜阳照九川,河山一枕梦无边。
康熙《崇庆州志》:“白塔斜阳,治西五十里。”白塔位于今道明镇白塔山,因白塔而有白塔寺,塔、寺均成于隋代,塔高七八丈,背靠青山,面临绿水,巍巍然高耸入云。暮鼓晨钟、风摇铃铎,斜阳夕照,光耀千寻。大诗人陆游多次在此处留下足迹,吟出:“残日明楼角,屯云拥塔层”的诗句。今若天气晴好,从市区楼顶或西河岸边西望,尚可见到“白塔斜阳”这一如诗景观。 |